首页关于我们协会动态HR资讯人物访谈学术沙龙会展与培训友好往来会员专区HR社区
 
 
   
您的位置:中国人力资源协会 >> HR资讯 >> 职场快报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这两类人才最稀缺
来源:重庆晨报  发布日期:2018-6-21

  在新时期,新专业应运而生。据人才市场数据显示,数据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才最为稀缺。未来3至5年,中国需要180万数据人才,但截至目前,中国大数据从业人员只有约30万;在过去三年,全球企业人工智能职位数增长了8倍,但未来仍呈现相当大的缺口。

  为适应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各高校纷纷开展了“新工科”建设,其中大数据、人工智能最为引人关注。专家指出,新工科的建设,一方面要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另一方面要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新工科”对应的是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也包括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

  有人预测,新工科里面的一些专业可能会成为未来最火、非常有“钱”途的大学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在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成为首批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的高校。随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等32所高校成为第二批成功申请该专业的高校。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是个交叉性强、跨学科的专业,很难说是完全归属于哪个独立的学科。从名单上看,在大部分开设院校中该专业都属于工学类,有个别院校将其归属在理学门类,授予理学学位。

  这门新兴学科,涉及数据挖掘、云计算、数学、计算机、统计学等学科知识。在近日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最为热门,共有250所高校新增该专业。2017年雇主发布的职位说明中,编程语言Python凭借在数据分析领域的独特优势,需求增速达到174%。

  【市内高校专业开设情况】

  重庆理工大学作为第二批成功申请“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新专业的高校,2017年开始正式招生。该专业设在重庆理工大学理学院,首批本科招生73名,平均录取成绩超一本线20分左右。学校将这门新学科的专业定位成新时代计算机、统计学、数学专业的交叉学科,属于新工科范畴。人才培养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为培养分析、应用大数据的工程师;二为搭建大数据平台构架的专业人才。

  2018年,重庆理工大学招生计划中对此有所调整,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纳入人工智能学院。另外,在重庆地区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进入一本批次招生,招生计划46人。

  重庆邮电大学新增5个新专业,其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排在第一位,该专业设置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该学院招生计划516人,其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46人。

  西南大学新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含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方向和智能科学与技术方向。

  重庆工程学院也新增了5个专业,新增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重庆计划招生118人。

  另外,重庆大学信息学部下设大数据与软件学院。

  【市场需求】

  未来3~5年,我国需要180万数据人才

  2011年~2014年,我国大数据处于起步阶段。2015年,大数据市场规模已达到98.9亿元。2016年增速达到45%,超过160亿元。预计2020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有望成世界第一数据资源大国。但数据开放度低、技术薄弱、人才缺失、行业应用不深入等都是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领英发布的《2016年中国最热职位人才报告》显示,数据分析人才的供给指数最低,仅为0.05,属于高度稀缺。

  《2017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大数据人才依旧稀缺,尤其是数据分析、系统研发等技术类人才更甚。智联招聘调查统计显示,短期内中国大数据人才缺口将超过130万。

  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分析专业委员会资料显示,未来3至5年,中国需要180万数据人才,但截至目前,中国大数据从业人员只有约30万人。同时,大数据行业选才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

  据汇博网数据显示,2018年1月~5月,重庆各企业发布的大数据相关职位累计为841个,包括数据分析师、Hadoop开发工程师、数据挖掘工程师、DBA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职位,累计需求人数达2500余人。

  在2018年1月~5月,这类职位一共收到了4555份简历,需求人数/简历比为1:1.8。据汇博网人力资源专家介绍,虽然简历能基本满足这类岗位的需求,但排除一个求职者投递多份简历的情况后,实际投递人数目前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过,也有部分岗位存在一定竞争,如数据分析师、DBA工程师等岗位。

  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

  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0余所高校设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系”、“自动化与智能科学系”或“智能科学系”,西安交通大学有“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此外,国内众多高校的计算机系、电子系、自动化系等院系大都设有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

  另外,语音识别、NLP、机器学习、图像算法、推荐算法、深度学习等都属于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岗位。

  【市内高校专业开设情况】

  重庆邮电大学2018年招生专业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智能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学院的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机器人工程;先进制造工程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

  重庆理工大学在渝招收机器人工程专业56人;重庆工程学院计划在渝招收机器人工程专业140人。

  【市场需求】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面临巨大人才缺口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十三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规划》中明确,到2020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

  根据2016年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和网信办联合印发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未来3年将在3个大方面、9个小项推进智能产业发展。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等都将成为发展的重点扶持项目。

  2017年7月,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发布《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了全球AI领域人才需求的激增。在过去三年间,通过该平台发布的AI职位数量从2014年的5万飙升至2016年的44万,增长近8倍。其中,当前社会对AI基础层人才的需求旺盛,尤其是算法、机器学习、GPU、智能芯片等方面,相对于技术层与应用层呈现出更显著的人才缺口。

  LinkedIn统计,全球目前拥有约25万名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其中美国约占三分之一。这一数量级的人才储备远远无法满足未来几年人工智能在垂直领域及消费者市场快速、稳健增长的宏观需求。

  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不断增大的同时,对人工智能专家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人工智能专家大多是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型人才,主要重视方法的创新。如今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公司设立人工智能业务部,人工智能应用类专业人才正变得炙手可热。

  当前,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猛,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本报记者 黄晔 林祺

 
 
 
 
 
首页  |  关于我们  |  协会动态  |  HR资讯  |  人物访谈  |  学术沙龙 |  会展与培训  |  友好往来  |  会员专区  |  HR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