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关于我们协会动态HR资讯人物访谈学术沙龙会展与培训友好往来会员专区HR社区
 
 
   
您的位置:中国人力资源协会 >> HR资讯 >> 职场快报
 
 
大学毕业生“回炉”上职校未尝不可
来源:东方网  作者:缪迅  发布日期:2017-7-26

  近年来,在山东、湖北、湖南、安徽、重庆等省市,大学生“回炉”读职业学校的现象逐年增多,不少职业学院甚至专门开设“大学生班”,进行针对性培养。(7月24日《楚天都市报》)

  大学毕业后“回炉”职业院校,成了最近几年的常见戏码,并一再遗为“上大学无用论”的口实,但是职业院校的身价并没有因此抬高。因为,在这种论调中,只是快意于奚落某些大学“沦落”为职业院校,而在内心里对承担“回炉”重任的职业院校,并非高看一眼。这种无视社会分工精细化、职业选择个性化、社会人才需求多元化的现实,只是因于习惯性偏见而用“标签”代替论证的做法,实在不可取。

  回想起来,以往在大学生求职市场,那些“985”、“211”名牌大学毕业生,总会占得不少优势。但如今的用人单位已经越来越讲实际而不只是一味讲究“名头”了。“学校名气”等于“高薪岗位”的现象,已经难以再延续。

  今年,全国有795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跨出校门,其中绝大多数走上了工作岗位。与此同时,随着6月高考的举行,又将有700多万的高三毕业生进入大学。

  当下与未来,政府有关部门、高校和社会各方,均面临着两项亟待破解的难题: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地从供给侧一头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通过各种途径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另一方面,高校的教育体系、专业目标、课程设置等,实在是到了结构性改革的阶段,即需要重新设计、重新安排的时候了,有些听上去很华丽、却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也学不到多少真才实学的专业,在遭遇“黄牌”警示后,恐怕也只能或“忍痛割爱”、或非“动一番大手术”不可了。

  此外,如今不少大学生之所以愿意甚至很主动地到技校去学习一门专业技能,也是很清楚地看到,如今的蓝领,并非都是“满身油泥一手老茧”、又脏又累的传统形象了。像上海的通用汽车、宝武集团等大中型国企的很多技术岗位,早就不是过去脏、苦、累的状态了。大多是通过高科技的机械操作或坐在现代化的中央控制室里操作。如此这般的新一代蓝领,既掌握很硬气的技术,且工资收入又相当的可观,也有可能因表现出色、能力突出而成为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干部,如此这般的职场前景,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下和未来很长一个时期,我国高级技工人数依然偏少,缺口甚大,这对我们有效实施“2025创造强国”战略,形成了不小的困难,这也是建设创造强国征程上必须跨过去的一道坎。而培养和造就既掌握过硬技能、又具备较高文化素养、学习能力与发展潜力颇大的新一代技能人才乃至新一代大工匠,仅仅依靠高职或中职技校从具有初中等文化程度的第二代农民工,明显是难以实现的。

  在这样的情势下,我们的高校尤其是理工医农类高校,理应发挥自身办学强势、专业师资优势,主动和不失时机地参与到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的高级技工这一宏大的人才培养事业中,承担起培养高级蓝领或者说高中级技工人才的重任。

  大学生们尤其是工科类高校的大学生们,也不妨将自己的职场选项和实现个人前途的路线图重新掂量一番了。倘若一毕业就只想去当个白领或公务员,而对一线的生产岗位避之不及,而对免不了要吃些苦、受到点磨练的艰苦岗位产生畏惧,那么,恐怕既对不起自己四年勤奋所学的专业,也是会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发展前途蒙受到实质性损失的。

  当然,要让更多的大学毕业生乐意学技术,乐意当“技术蓝领”,还需要政府部门从相关政策、待遇等方面,审时度势地作出相应调整与必要倾斜,进而为大学生“技术蓝领”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前景创造有利条件和生态环境。比如,要从政策层面上作出一些新规,提升“技术蓝领”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空间。让大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深信这样的道理:惟有一技之长,方能开辟天地。或者说,无论干什么工作,都首先要有自己的专长。与其成为没有一技之长的待业者,还不如到职校“回炉”,尽快学会一门技术,先让自己能昂首挺胸地自食其力,然后再谋划自己以后的专业发展,这不好吗?这总比捧着“大学生”这块招牌下不来了,宁肯宅在家里啃老,“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要强得多了吧。

 
 
 
 
 
首页  |  关于我们  |  协会动态  |  HR资讯  |  人物访谈  |  学术沙龙 |  会展与培训  |  友好往来  |  会员专区  |  HR社区